法院刑事判決書下來先通知誰
法院刑事判決書下來先通知誰
家屬不是訴訟參與人,人民法院是可以不通知家屬的。不論是民事案件、行政案件還是刑事案件。法院開庭都不會通知家屬,只需要通知案件當事人即可。下列案件需要通知家屬參加訴訟:
1、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參加訴訟;
2、對于刑事案件,如果受害人已經(jīng)死亡的,其近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通知其近親屬參加訴訟。通知時間為開庭三天前。根據(jù)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開庭前一定時間內(nèi),向人民檢察院和當事人以外的其他訴訟參與人送達的要求準時到庭的訴訟通知書。其中應寫明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請其準時出席法庭進行何種訴訟活動等內(nèi)容。開庭通知書至遲應在開庭3日以前送達。法院在開庭之前,會在法庭公告欄進行公告,家屬也可以留意一下。在傳票不能送達當事人的情況下,會通知其家屬或通過公告送達。當可以送達當事人時,除當事人為特殊情況不能獨自出庭外,不通知當事人親屬。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刑事判決書通常都是寄給律師和刑事犯罪當事人的,法院沒有義務通知人社局的。
法院刑事判決書下來先通知公訴人,再向被告人原判,通知辯護律師。
1、在公訴案件中,刑事判決書不會送達給被告人家屬。如果有律師參加辯護的,法院應當送達給律師。 2、如果被告人屬于未成年人,法院在審理、審判時應當通知法定代理人在場。 法律依據(jù):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條對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訊問和審判的時候,應當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無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親屬,所在學校、單位、居住地基層組織或者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到場,并將有關(guān)情況記錄在案。到場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quán)利。 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認為辦案人員在訊問、審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quán)益的,可以提出意見。訊問筆錄、法庭筆錄應當交給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閱讀或者向他宣讀。 訊問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有女工作人員在場。 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最后陳述后,其法定代理人可以進行補充陳述。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刑事案件,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nèi)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告后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
法律依據(jù):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六條 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
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nèi)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告后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判決書應當同時送達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那要看受害者家屬參加訴訟沒有,如果受害者家屬提起了附帶民事訴訟,那么法院是必須將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送達給受害者家屬的,如果受害者家屬沒有提起了附帶民事訴訟,那么法院就沒有必要將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送達給受害者家屬了,但是受害者家屬可以去復印判決書,如果認為法院判決刑事部分過輕或過重,可以申請檢察院抗訴的。
不會通知家屬。刑事判決書只送達給被告人以及律師,被告可以通過看守所干警轉(zhuǎn)告被告家屬。
先通知雙方當事人,給雙方當事人送達。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guān)于”法院刑事判決書下來先通知誰“的內(nèi)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