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不屬于什么法
民法典不屬于什么法
《民法典》第1260條(最后一條)明確規定: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該條明確規定了,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施行后,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另需說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既然上述單行法被廢止了,基于上述單行法而生的立法解釋也應同步廢止。王晨副委員長對此,在《民法典》草案說明中也明確提到:“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解釋》,作為與民法通則、婚姻法相關的法律解釋,也同步廢止。”
另需注意的一點是,民法典施行后,最高法院此前基于上述九部法律而出的司法解釋,有不少內容已被民法典吸收,有的內容已失去繼續存在的原立法基礎,或者與民法典的規定不相符甚至發生沖突。因此,相關司法解釋何去何從,值得關注。筆者認為,在2021年1月1日前,最高法院大概率會對相關司法解釋進行大規模清理,并出臺具體規定,明確哪些不再有效,哪些適當修改后可以繼續適用等等。
(以上系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民法是規定并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實體法是指規定具體權利義務內容或者法律保護的具體情況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普通法是根本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不得和根本法相抵觸。有多種含義:在中國,通常指次于憲法(根本法)的一般法律;或者指對全國一致適用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是與特別法(即僅對特定身份的人、特定事項、特定時間或特定地區適用的法律)相對稱。在西方國家的法學中,普通法是指最早在英國12世紀左右開始形成的一種以判例形式出現的適用于全國的法律。
擴展資料: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施行,同時將有九部法律廢止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886名代表以287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于5月28日表決通過了《民法典》,《民法典》將從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民法典是1949年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全文共1260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和附則,是對1949年以來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統整合、編訂纂修。民法典無所不包,從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商品交易,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社會學意義上的憲法。
2014年10月,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務。這次編纂沿著常委會法工委在2015年3月提出的“兩步走”思路進行,即:先制定《民法總則》,再整合其他單行民事法律為民法典。其中《民法總則》在2017年出臺,完成了第一步;2018年8月,各分編草案打包提請常委會初次審議,隨后各分編草案進行了二審,有的進行了三審,此后,《民法總則》與分編草案一同形成完整民法典草案,于5月22日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受百年難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法典問世比原計劃晚了兩個半月,但并未脫離2020年完成立法的時間表。民法典回應疫情,在監護制度、財產征用、物業責任、國家訂貨合同等方面作了有針對性的規定。
交付表決前,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和有關方面的意見,草案作了100余處修改,其中實質性修改40余處。如,實踐中,有的物業服務人員采取斷水、斷電等方式催收物業費,對業主的基本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對此,民法典合同編物業服務合同一章增加了禁止性條款。如,提交審議的草案規定:違背他人意愿,以言語、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最終出爐的民法典將“言語、行為等方式”進一步細化為“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
《民法典》實施后,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民法典》的頒布適應了時代發展需要,回應了當今社會的現實需求。如以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
一、居住權擬入法
居住權保障“居者有其屋”,為老人、孩子等弱勢群體提供最低居住保障。
二、小區電梯廣告收益歸誰?
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益,在扣除合理成本后,屬于業主共有。
三、高鐵霸座怎么治?
針對高鐵霸座,旅客、承運人分別應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運、運輸。
四、刷臉識別將受限
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五、向性騷擾說不
“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采取合理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
六、胚胎實驗劃紅線
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危害人體健康、違背倫理道德、損害公共利益。
七、隱私權利得保護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不得擅自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八、可離可不離,一個月后再決定
協議離婚設置30天冷靜期。“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愿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九、高空拋物墜物鎖定責任人
針對高空拋物墜物,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筑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類行為的發生。
民法典不包括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民法典實施后,《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民法典不屬于什么法“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