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修路需要農民自己出錢嗎?
這幾年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也逐步加快。說到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當然少不了農村的道路了,以前農村道路問題一直是阻礙農村大發展的障礙,近幾年雖然有一定的改觀,但農村道路建設現狀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近幾年國家一直在大力支持推動農村實現“村村通”工程,對鄉村公路也出臺了改造計劃。不過農民們心中一直都有一個疑問,修路不應該都是國家拿錢嗎?為啥自己村子里修路的時候還要讓村民們掏錢呢?
在這里我們首先要對農村公路的建設模式來進行分析,現階段我國的農村道路建設主要是通過國家政策支持以及農民自己籌資的方式進行建設,農村修公路,國家會補貼大部分的資金,剩余的小部分需要地方想辦法,如果村集體財政能解決的就不用向廣大農民收錢,如果村集體沒錢,就只能讓廣大農民們自掏腰包了。
一般各地農村村務委員會都會對當地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加以說明,而且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中也有明確規定:村內小型水利、村內道路、植樹造林、環衛設施等公益事業應當采取國家獎補和村集體投入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另外對于農民房屋前后的道路、打井、建廁所等項目需由農民自己負責,國家會適當予以補貼。
按照這樣的規定,也就是說村集體無法完成農村道路籌資,向廣大農民們征集建設資金也是合理的,不過在《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第十六和十七條中也明確規定了:農村道路建設要以政府投資為主,通過多渠道進行籌資。在有些農村地區,就有當地的名營企業老板支持鄉村建設出資為農民修路的例子。如果確實無法完成籌資需要向廣大農民們集資,也必須要經過農村集體組織以及農民個人同意之后才能執行,不得強制向單位和農民個人進行集資,更不能打著集資的口號增加農民的負擔。
很多農民們表示,自己并不是不愿意掏錢,而是怕掏的錢被村干部收走了另作他用,將鄉村公路修建成豆腐渣工程。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管理,確保向農民集資的錢能真正為他們謀福利,為他們出行帶來更多便利。農民們要記住了,如果你所在的村子要修路,村集體向農民籌集資金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籌集,而且還必須經過村集體三分之二以上成員的同意。如果沒有滿足這個條件的話,你是可以拒絕繳納資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