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后怎么調整心態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對一個女人來說最好的選擇莫過于找個好對象,生個聰明可愛的孩子,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很少能稱心如意,因為人都是不滿足的,有了家庭就想多求份自由,有了自由又想念家庭的陪伴,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若是婚姻順心,倒也還行,就這么湊合著過吧,但若是婚姻出現了裂痕,那么離婚與否,便成為了第一個選擇。
繼續受生活的苦還是斷然離去尋找新生活?離婚后我該怎么保障我的生活?
經歷過失敗的婚姻后我是否還會遇到那個Mr. Right?不離婚我又該如何跟丈夫繼續過下去?我又是否能接受再婚呢?
種種疑問縈繞在心頭,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小編認為,自己渴望生活是怎樣的就做怎樣的選擇,只要未來的自己不后悔,無論是繼續婚姻還是走向單身,都是可行之策。
我曾經遇到兩個女人,其中一個是小玲,離婚之年已是38歲,正要邁入不惑之年。
而人生的大半美好年華已在相夫教子的時光中悄然溜走,朋友們準備了一大堆說辭來安慰小玲。
但是我們也知道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沒有經歷過類似事情是無法真正感同身受的。
好在小玲對離婚這事看得開,她就覺得夫妻之間沒有了愛就像沒有兩具靈魂的肉身,與其雙方陷在泥淖中糾纏,不如一起抽身前往各自的陽光大道,這也不失為另一種幸福。
于是39歲的她在離婚后依舊熱愛生活,該上班就上班,下班了就看看書做做烹飪,想旅游了就買張票。
說走就走,她想把遺失的美好再次撿回來,可以說離婚后的小玲仿佛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狀態是越來越好。
很快,在一次旅游途中,小玲有了新的戀情,兩人是一見鐘情,而且都是離婚人士,對婚姻也都有自己的看法。
在日常的相處中更是有很多的共同愛好與話題,但是小玲并沒有被表面的迷霧遮蔽雙眼,相比第一次的失敗教訓,這次小玲更為謹慎仔細。
她非常清楚自己的未來想過怎樣的生活,經過一番思索考量,最終確定對方是可嫁之人,于是迅速與對方扯證,果斷再嫁。
再婚后的小玲依舊過得滋潤如斯,與離婚后的狀態無差,只是這次身邊多了個可以傾訴相依的伴侶。
兩人一起買菜做飯,一起黃昏閑談,一起游山玩水,一起御寒取暖,幸福變成了雙份,小玲也慶幸當年的選擇是如此的正確。
而第二個女人阿敏,她的故事和小玲似乎截然相反。
阿敏在25歲閃婚,但婚后受不了夫妻間的吵鬧與束縛,3年后選擇了離婚。
相比38歲的小玲,28歲的阿敏在婚姻市場還是有一席之地的,但是婚姻于她而言已然失去了興致。
因為不幸福的家庭都有相似之處,自己不想再深陷其中,還是更想過自由瀟灑的生活。
所以無論家人朋友怎么勸解、介紹,阿敏都一一回絕了,就算有各方面都很契合的對象明里暗里地追求,也絲毫沒有理睬的意思,總之一句話,單身萬歲!
從此阿敏除了上班,就是各種玩樂,成了典型的享樂主義,獨身的她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婚姻依舊可以過得出彩。
但是這種覺得到了她40歲時發生了變化,看著曾經一起玩樂的朋友不斷走進婚姻的圍城。
而且在圍城中生活的不錯,她突然間有種預感自己要孤獨至死了,阿敏單身主義的信念怦然瓦解。
她想有個人陪伴,哪怕這個人整天為了一地雞毛而爭吵不停,她也會覺得這是種幸福,至少家里有了人氣,不再是自己一個人面對著空房子。
于是阿敏開始求朋告友,輾轉各大相親市場,想再嫁的心從未有那么堅定。
然而她發現已經沒有人重視一個40歲的女人了,給她介紹的對象不是年過半百就是條件不行,挑挑揀揀始終沒有找到滿意的再婚對象。
忍受不了難熬的孤獨又不愿將就,再婚日子也就一拖再拖,至今未嫁。前段時間阿敏偶然與小編交談,言語間甚是悔意。
小玲能夠重生在于她做了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并且沒有后悔,相比之下,阿敏雖然也做了適合的選擇但是她后悔了,可想而知接下去的生活她要對面的是什么。
其實,無論是選擇婚姻還是獨身,以現在的社會大環境都是可行的,關鍵在于對自己的選擇不感到后悔。
試想,若小玲沒有遇見二婚丈夫,而是自己一個人過她會跟阿敏一樣么?
不一定,因為小玲從來不怕吃孤獨的苦,一個人過也能夠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被周圍環境所影響。
所以,無論做出何種選擇,一定要保持理智,真正想清楚自己最希望的是什么,才不會給人生留下遺憾。